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麗平 通訊員 徐曉雷
近日,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出臺《裝備價格第三方服務工作管理規范》,著力建立正規有序的裝備價格工作秩序,裝備價格第三方服務工作進入法治管理、良性發展的新階段。
裝備價格工作是裝備現代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推進裝備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按照國家和軍隊有關規定,裝備價格由供應商報價、軍隊組織審價后雙方協商確定。長期以來,審價工作由軍隊單位獨立完成。
隨著軍事斗爭準備的深入推進,裝備技術更加復雜、建設任務日益繁重,這種單一審價模式已不適應形勢任務要求,出現人員力量不足、任務積壓滯后等問題。
2019年3月,軍委裝備發展部首次引入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等5家地方單位承擔裝備審價任務,試行開展裝備價格第三方服務,取得初步成效,探索出裝備價格開放發展的新路子。
今年6月,軍委裝備發展部在前期試行的基礎上,把全面推開裝備價格第三方服務納入裝備價格體制機制改革總體安排一體設計,強力推進,接續引入28家地方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近半年來,33家社會機構承擔了年度全軍裝備審價任務的25%,加快了裝備審價定價,推進事業任務落實。
為鞏固成果常態推進、強化管理形成制度,軍委裝備發展部歷時1年,制定出臺《裝備價格第三方服務工作管理規范》,對服務范圍、委托形式、取費標準、準入退出機制等作了詳盡規定。
目前,軍委裝備發展部正全力推進裝備價格體制機制改革攻堅落實。裝備價格第三方服務的穩步推開,不僅是此項改革的重要成果,也為持續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生力量,將有力推動裝備價格制度機制重塑、管理流程再造、方法手段創新,加快構建新體制下以市場為導向、以競爭為核心、以調控為手段、以監管為基礎,具有我軍特色的裝備價格全面管控體系,服務和促進裝備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發展。